12月29日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召開,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“回歸經濟”,全縣常年有80萬人在外務工創業,遍布大江南北,涉足各個領域,是一個“流動的霍邱”,更是重要的發展資源。
“回歸經濟”在很多地方,都曾綻放出奪目的光芒。比如龍潭鎮紡織產業園,就源于在在蘇州打工的老鄉,開始從產業工人做起,逐步購買機器當起來小老板,2021年開始,他們回到老家龍潭鎮,開始建起了標準化的廠房。目前紡織產業園共回歸企業16家,可年產化纖布56000萬米,實現銷售收入67200萬元,解決當地500人以上就業。再比如,80后的王輝堂,2007年他在無錫創立了“琴飛曼”雨衣品牌。創業的成功并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,返鄉投資建設了安徽忠旭雨衣制造有限公司。這是一家集獨立設計、開發、生產與銷售的實力型綜合企業,引領和帶動了曹廟鎮及周邊地區雨衣制造產業的發展,帶動了廣大村民致富,蹚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。那些走出去的老鄉,率先開闊了視野、積累了經驗,回到家鄉時自然就能發揮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。
昔日“孔雀東南飛”,今天“春暖燕回巢”。花園鎮李友喜、李松飛創辦的霍邱縣友喜食品加工企業,李友喜常年在浙江經商,2021年回鄉創辦朗德鵝食品加工企業,現在企業做的風生水起,畫中天鵝品牌暢銷長三角,今年年產值可達八千萬元。以前的“農民工”變身帶富一方的企業家,在個人圓夢的同時,也為地方發展注入了新動能。
見苗澆水,枝繁葉茂。從印發《霍邱縣發展“回歸經濟”工作實施方案(2023-2025)》后,各鄉鎮、縣直各單位都在積極爭取、協調、統籌各級各類資金,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“回歸經濟”創業創新項目傾斜;并堅持履約踐諾,對符合政策資金支持的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實行“一事一議”。我縣在促進“回歸經濟”發展上頻頻發力,如能持續扶持、進一步優化服務,定能蒸蒸日上、碩果累累。